建科“金刚钻”⑥│建筑减震隔震专项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4
分享到

主要技术特点

适用范围:减震隔震技术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两区八类”建筑必须使用减震隔震技术。采用建筑‌减震隔震技术,可保障建筑物地震时正常使用,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两区八类”建筑分类来源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


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滑动摩擦和弹塑性阻尼器相结合的减震隔震新技术体系,研发了高性能耐低温减震隔震新装置,创新了抗震鉴定在减震隔震体系中的应用,并建立了西南地区试验能力最强的减震隔震专项实验室,形成了建筑减震隔震“方案设计→产品研发→施工安装→运营维护→检测鉴定”全生命周期成套技术,为建筑减震隔震工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主要科技创新点

提出了滑动摩擦和弹塑性阻尼器相结合的减震隔震新体系及实用设计方法: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减震隔震研究的科研院所之一,开展了基础隔震提高多层砖房抗震可靠性的应用技术研究,提出了滑动摩擦和弹塑性阻尼器相结合的基础隔震体系,国内首创滑动摩擦基础隔震房屋实用设计方法,为高烈度地震区多层房屋隔震体系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隔震理论用于工程实践的新途径。

西昌供电局职工住宅国内首例隔震建筑(1989年建成)


研发了适用高海拔地区的高性能耐低温减震隔震新装置:针对隔震层阻尼器的工程应用需求,研发了制作简便、受力可靠、耗能良好的强鲁棒性反弯受控弹塑性阻尼器和自复位摩擦阻尼器;针对高海拔高烈度设防区域低温极端环境研发了耐低温新型摩擦摆支座,保障了高海拔恶劣气候条件下减隔震工程的应用。

反弯受控弹塑性阻尼器自复位摩擦阻尼器


创新了抗震鉴定在减震隔震新体系中的应用:研发了基于动力测试技术的建筑减震隔震性能的测试方法、建筑物自适应激振及动力特性识别系统与方法,提高了检测鉴定工作效率和测试精度;提出了考虑既有建筑建造年代的抗震鉴定评定方法,成果被《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DB51/5059-2015采纳;开展了既有减震隔震建筑检测鉴定工作,完成了基于精细化有限元分析的省内首个既有建筑隔震支座安全性鉴定。


建立西南地区最大的第三方检测减震隔震实验室:配置了建筑减震隔震领域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试验装置,建成了西南地区试验能力最强,资质参数最全的第三方减震隔震专项实验室,为减震隔震装置的研发、检测、中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


获得科研成果


获得荣誉1980年代初,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工程抗震研究的科研机构,开展了”滑动摩擦和弹塑性阻尼器相结合的基础隔震体系”课题研究,获199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获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烈度区多高层结果抗震性能评估与提升技术获2020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高烈度区建筑基础隔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减隔震结构力学性能检验检测设备与技术获2023年度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编规范

主编国家规范《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参编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主编地方标准《四川省建筑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应用技术标准》、《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四川省建筑隔震减震工程施工验收及维护标准》、《四川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标准》、《四川省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等。



目前,已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推广应用情况

建立了涵盖黏滞阻尼器等各类消能减震装置、叠层橡胶支座等各类隔震支座、抗震支架、设备抗震锁具等的完善减隔震/抗震产品供应体系,业务范围涉及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专项设计、减隔震装置检测与维护更换,能为减隔震工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成功应用于宜宾临港经开区老年养护中心、阿坝州茂县寄宿制小学、石渠县第三完全寄宿制小学等40余项大中型工程项目中,工程应用面积超3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