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机意识绸缪 凭艰苦奋斗筑基
自入职之初,我便深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理,时刻保持着对技能提升的渴望与对潜在危机的警觉。带领团队后,更是将这份危机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面对市场波动、安全保证、成本控制等多重挑战,与团队并肩作战,以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最终逐一化解了支柱业务萎缩,建材委托减少、开发商项目几近消失,市场价格走低等外部市场与内部业务诸多难题。
2015年,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步入综合检测新时代,面对挑战与空白,我与团队攻坚克难,深入研究招投标规则,编纂详尽方案并持续优化,从招投标到内外协调,再到后期结算,无一不倾注心血。无数个深夜里,芭蕉树二楼办公室灯火通明,映照出团队奋斗的身影。正是这份坚韧与执着,不仅助力团队承接了大量综合检测项目,更为检测业务板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繁荣源自奋斗,懈怠则繁荣易逝。我自履新以来,将视野跨越当下,展望未来,提前规划,精心布局,带领团队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基,勇往直前,为实现未来创新发展而不懈努力。
以责任意识克难 借开拓创新发展
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这一历史机遇,筹建天府分中心的想法便在管理团队心中生根发芽。面对场地选址、团队建设、业务开拓等重重困难,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与团队勇往直前,开始了实验室建设标准化建设工作。此后,市政及交通工程、环境工程、人防工程、防雷检测等多领域检测业务创新拓展,宜宾分公司、绵阳分公司B区等省内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厦门分公司成立,新都分公司也相继获批,开拓进取的步伐愈发坚实。
为破解因缺乏专职研发及销售团队,导致成果转化困难的困局,2021年初,材料院领导班子提出筹建善建公司新材料事业部的构想。同年6月,新材料事业部正式成立,从矿物掺合料生产线的启动,到新材料研发中心(一期)的正式投用,实现了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的闭环。以技术服务为核心,以材料研发、材料成果转化为支翼的“一核两翼”业务板块布局,以大成都范围为内圈,以省内重点城市为中圈,以省外可发展区域为外圈的“三圈层”业务区域布局也逐渐成型,开启成果转化新纪元。
以服务意识开疆 靠团结合作奋进
近年来,随着团队规模的日益扩大,团队项目不断增加。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我带领团队多方探索,积极尝试,通过深化服务意识,带领大家齐力向前。
在服务客户方面,我设立项目管理团队,构建专业化管理模式,为委托方提供技术把控,助力工程高质量建设;探索专业客服人员,保证客户沟通的及时性;缩短报告出具周期,严格客户响应时间。
要实现材料院更好更快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此,我积极倡导“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行“人才强院”战略,并牵头对材料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好进行了系统性优化与升级,并完善了激励方案、人才引进与储备机制。同时,我也通过质量技术、经营管理、领导力提升等多维度培训项目,以及“导师带徒”传承机制、“标杆系列”人物典范推广、“凝心聚力”团队建设活动,全方位提升员工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助力员工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为了促进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我还牵头开展了持续迭代管理机制的工作,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制定了一系列涵盖日常管理、质量安全、保密工作、生产运营及人事管理等文件,同时,创新性地引入了内部双随机检查与协同工作机制,确保管理策略与团队发展步伐的高度契合,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部门间无缝对接,为专业技术团队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组织保障与广阔的发展平台。目前,材料院已打造成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团队。
展望未来
志无休,虽难必易;行不止,虽远必臻。我将与团队携手并进,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挑战中实现突破,将“三精三意”进行到底,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穿越建筑业去产能化的周期,在市场的浪潮中奋勇前行。我坚信,秉持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在领导的带领下,携手同仁,建科院这艘航船定能破浪前行,驶向更加辽阔的蓝海,开创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