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驰援写大爱 科学救灾显本色——建科院赴康定抗震救灾纪实

发布时间:2014-12-19
分享到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3度,东经101.7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km,造成数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近二十多万人受灾,是继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2013年4·20芦山7.0级大地震之后的又一次强烈地震。

图1   康定县内某居民楼出现坍塌

图2   受强震影响出现裂缝的柱子及墙体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11月22日,灾情发生后,建科院迅速组织结构抗震研究所王磊和高忠伟、工程测试研究所李哲和吴东四位同志组成专家组。23日早上7点半,王磊和高忠伟两位专家收拾行装,火速赶往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由于康定县地处我省中西部高原地区,对外交通联系不便,为节省时间,不得不取道视野较差、弯道较多、团雾不少的雅西高速。途经石棉县时已近下午1点,两位专家胡乱填饱肚子后继续赶向康定。加之石棉县至泸定县的道路正在改道施工,一路大石不断、泥坑随处可见,受制于专家组所乘车辆底盘较低、不适高原地形等因素,整个行程相当困难,按此线路确实难以及时到达灾区。然而时间就是生命,考虑到震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迫切心情,专家组决定绕道海螺沟后直赴康定县。

他们知道,做出这样的决定,就意味着需要翻越多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大山。而让他们没有意料到的是,一路上烟雾缭绕,能见度最差的地方不到10m,且暗冰一路伴随,行车极其危险。最终,专家组用时近9个小时,于11月23日下午4点左右,安全到达康定县,为下一步地震灾区开展房屋建筑的排危除险工作抢夺了时间。与此同时,24日一早,李哲和吴东两位专家搭乘民用飞机,随省住建厅总工殷时奎奔赴康定地震灾区……

图3   受损严重的灾民房屋

心系灾民,为灾区科学救灾树立方向标

到达康定县后,建科院专家团队稍作休整后,于次日一早即赶赴此次地震的重灾区——道孚县八美镇。在去往八美镇的路途中,专家组路过震中塔公乡,当看到多数民房破坏严重时,心情十分凝重和紧张,急切希望能早一点到达八美镇,早一点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中。

到达目的地后,专家组在当地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火速开展工作,马不停蹄地对重灾区的公共建筑及寺庙等房屋的安全性进行应急评估,在当日下午就将相关数据提供给“1122”康定地震抗震救灾指挥办,为灾区及时制定有效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也为下一步大量抗震专家进入灾区有序开展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样板,为此我院专家还得到了建设厅领导的肯定和通报表扬。

另一头,在康定县塔公乡,进入灾区第一天,吴东和李哲迅疾进入工作状态,对包括塔公乡木雅祖庆小学、塔公寺寺庙及僧房、塔公乡医院、塔公乡乡政府办公楼等多个公用建筑逐一进行了排查,虽然自然条件恶劣,气候严寒,两位专家无所畏惧,按时按质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当地部门的高度称赞。

图4   我院专家在救灾现场

图5  我院专家在工作现场

图6   11.22日康定地震发生后联合指挥部就抗震救灾工作展开会议

千难万险不放弃,用坚强的内心战胜困难

进入地震灾区之后,王磊和高忠伟就在“两高、一低”即高原高强度和低氧的环境下紧张地开展工作。在高海拔状态下,步子稍微迈大一点也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更不用说现场需要爬几层楼了。在这样的恶劣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下,两位专家抵达灾区不到两天就感冒了。很多人不知道,在低海拔地区感冒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在高原地区得了感冒,形势就严峻得多,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在这样的心理负担下,王磊和高忠伟腹泻了一整天,同时颗粒未沾。

在塔公乡,李哲和吴东也逐步将工作方向转移到灾区民房的排查中,塔公乡色曲卡村、多拉一村、西雅村分布了300栋藏区典型石木结构房屋,且地理位置分散,有些在公路两旁、有些在牧区,两位专家抓紧时间,入户挨个排查,争取以科学的鉴定为灾民提供心理支持。在一次牧区深处的排查途中,由于路况条件极其严峻,需专程乘坐摩托车约1个小时才能抵达,行进路上,吴东从摩托车上滑下,李哲乘坐的摩托车在路过草原暗冰地段时,险些滑落至河沟中,好在并无大碍,才得以继续开展工作。

 严酷的自然环境,紧张的工作任务,不适的身体状况……建科院专家组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们自始至终都未想过放弃,因为他们一旦撤离,就难有其他专业力量及时补充,这样势必会耽误灾区的排危除险工作,延误灾区的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甚至影响受灾人民的生活,也不利于藏区的民族稳定。

图7    我院专家在工作现场

图8  我院专家和藏区同胞在一起

在不可承受中承受,在灾难面前奉献爱心

25日23时19分,康定县发生5.8级余震,震源深度仅有16公里。余震来时,顷刻之间,大地咆哮,山河颤抖,房屋墙体不断开裂,尘埃弥漫,呼吸困难,能见度极低。

这一切,对于身体已出现异样的王磊和高忠伟来说不得不说是雪上加霜。但余震停歇后,两位专家难以顾及自我安危,又立马投入抢险救灾的工作中去了,直至忙到凌晨3点过,两位同志才基本查勘完需要排险的区域。事后,高忠伟再次来到余震时他们入住的房屋现场,发现房屋墙体最大开裂处达到了8公分以上,这小小的8公分考验了两位同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能够在不能直面处直面,于不可承受中承受。

在受灾严重的塔公乡,看到受损的房屋,看到满布愁容的藏区百姓,还有那些懵懂的孩子们,建科院专家组在高效完成工作的同时,也为灾区民众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工程测试所吴东及其朋友们向灾区民众捐款1万多元…… 在他们看来,生命为爱而传递,灾难因爱而减轻。

图9   我院专家为灾区民众奉献爱心 

有一种力量让他们无所畏惧,有一种品质让他们不辱使命

在地震灾区,不只是四位抗震专家在奋战,在他们的身后是数以百计的建科院人默默地支持着他们。未到一线救灾的其他所有人员也是做好了随时奔赴一线开展工作的准备,这是处于一线的四位专家不用担心完不成救灾任务的实力保证,因为他们知道,就算他们累倒了,他们的同事也会第一时间走进灾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云天之上,更表男儿豪情。多年来,建科院以“打造一流科研院,成就卓越建科人”为企业愿景,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企业精神,建科人勇担道义,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口碑,为将建科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地推动力。(抗震所 工测所 党工部)

图10   我院专家和藏区儿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