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技术特点
适用范围 新建建筑:于各省独有的地域、气候、资源及人文等特点,个性化设计新建绿色低碳建筑。 城市更新;四川各地区建筑双碳规划、既有建筑绿色低碳、零碳改造。 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研发了绿色建筑框架下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节能技术,研发了以运行节能为导向的绿色建筑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建立了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全过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了一批标志性示范工程,实现了四川省建筑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主要科技创新点 研发了被动式节能低碳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建立了不同气候特征与应用场景下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节能技术体系及全过程应用,系统解决了外墙保温系统应用中节能、开裂、脱落、防火等技术难题;研发了集保温、隔热、隔声、耐候、防火多功能一体的建筑围护结构新产品,在保证节能性的同时解决了围护结构开裂、脱落、防火和不与建筑同寿命的技术难题;研发了增强型发泡水泥无机保温隔声板复合薄层隔声垫楼地面保温隔声技术,研制了建筑楼面保温隔声一体板,解决了传统浮筑楼面保温隔声系统长期以来应用中出现的开裂、空鼓、防火和隔声性能差的技术难题。 研发了主动式节能低碳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发了基于分布式多路径传输的建筑能耗监测和能效测评技术,采用微波通道传输技术解决了在4G无信号(如地下室或阴角落等)和有线铺设难等复杂情况下数据传输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对建筑能效和运行参数的实时、快速的获取;优化了太阳能、地热能高效应用技术,通过技术集成、信息化等手段,研制了能效检测程序、检测设备、数据处理一体化高效协同的采暖空调机组及系统现场动态能效检测设备;提出了基于建筑环境与建筑能耗相结合的建筑运行性能批量化诊断方法,开发了集诊断、评估、调试及管理于一体的建筑用能系统节能调适技术,解决了绿色建筑高效节能运行难的问题。 建立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针对四川省独有的地域、气候、资源等特点,建立了适宜于四川省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推动了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检测各环节的规模化应用,促进了四川省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在国家热工一级分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适宜于四川省区域特征的温和C区,并明确了该气候区建筑热工;编制了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审查、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改造提升、性能检测、评价等全过程标准,实现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标准的闭合循环,解决了绿色建筑适宜技术的落地和各应用环节的技术难题。 获得科研成果 获得荣誉 本技术荣获201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励。 编制标准:编制国家及地方标准50余项。 知识产权成果:本技术取得国家专利授权100余项。 专著:出版多部专著,如《四川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2022四川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年度发展报告》、《四川省超低能耗建筑应用技术指南》。 推广应用情况 本成果被应用于环球中心海洋乐园、四川省多个万达广场、金牛区北站西一路与北站西三巷交汇处西北侧商业、住宅项目、德阳新城吾悦广场项目等具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且在西南区域创造出多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