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院刘兢兢博士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

发布时间:2025-07-04
分享到

7月2日,2025年度“四川青年五四奖”表彰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建科院青年刘兢兢博士获第28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

该奖章是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年联合会授予全省青年的最高荣誉。经推荐、评审、公示等程序进行评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反映当代四川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今年全省共20名青年获奖。

榜“young”档案

刘兢兢,建科院减隔震事业部负责人,一名海归博士。他以科技创新为笔,在工程抗震领域书写青春篇章,牵头或参与省部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22篇,获国家专利34项,编制13部行业、地方标准,提出的建议被吸纳为法规条例,填补西部地区相关技术规范、政策空白。入选省市重大人才计划,研发的减隔震成套技术及装置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及重大工业设施项目。

 

刘兢兢认为,四川建设建筑强省,安全是一切的基础,自己要用减隔震技术,筑牢安全基石。

四川地处地震活跃带,为建筑安装减隔震装置是保障社会经济安全的关键环节。但是,在高寒海拔地区,传统抗震装置易因低温脆化失效。刘兢兢带领团队攻克高寒环境下工程高分子材料脆化效应难题,自主研发高性能抗震装置,降低地震破坏超70%,广泛应用于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守护“人民安全”。

不止于守护民生,刘兢兢团队更将目光聚焦“大国重器”。针对精密仪器和超级工程抗震动要求高的特点,团队研发的新型厚肉支座、隔震平台等新型三维隔震平台,实现9度烈度强震下精密仪器加速度控制≤0.05g,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光刻机等精密仪器设备。参与核电站、火箭发射塔等重大工程减震改造,为“大国重器”筑牢安全底座。

 

刘兢兢曾在芦山地震、“9·5”泸定地震等多次抗震救灾中第一时间逆行奔赴灾区,开展房屋应急评估工作,多次被四川省住建厅评为震后应急评估先进个人。

2022年泸定地震发生后,刘兢兢和同事一起组成救灾团队,连夜驱车,不顾落石塌方,深入磨西镇等重灾区,穿梭于城镇街道、奔走于乡村田野,用专业的知识经验,快速、精准判断每一栋受灾房屋建筑的结构状况,完成了300多栋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安全评估,第一时间为群众回迁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省青联委员和科普大使,刘兢兢把科普作为一项重要事业:在省内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原理讲解、倒塌对比实验和情景演练,2万余名师生掌握应急避险技能;开设线上“减隔震微课堂”,超100场科普活动覆盖5.3万人次。他以通俗易懂的“科学课”点亮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获“蓉城十佳科普使者”“四川省土木建筑青年科技奖”等称号。

 

作为省住建厅特派专家,刘兢兢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安全引擎”。他赴甘孜、阿坝等21个市州开展《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宣贯,通过技术培训、案例解析等形式,为超万名住建监管及施工人员“充电”,为乡村建设注入“安全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