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学子走进建科院科普基地 解锁“旧楼新生”奥秘

发布时间:2025-07-11
分享到

80年代的老建筑能改造成什么样子?

近日,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百余位学子走进四川建科院科技楼四川省绿色节能建筑科普基地,以科技楼三星级绿色改造展厅为课堂,沉浸式解锁这栋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改造密码,零距离感受建科院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技术实力。

图片2.png

通过对项目概况、空间改造、结构改造、特色技术、智能化应用几大板块的学习,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这栋80年代建筑蝶变为绿色三星示范项目的历程。

“原来老楼的空调系统还能这样节能!”在智慧楼宇系统展区,学生通过建科院自研的智慧能源与环境管理平台,直观分析建筑热工性能与暖通负荷的联动关系,并结合成都气候特征探讨空调系统节能路径。讲解员结合夏季高温天气,生动演示了自然通风设计如何让建筑“自由呼吸”,风冷热泵技术怎样实现“按需供能”。

图片3.png

从空间布局优化到结构加固细节,从光伏发电板到雨水回收系统,同学们边听边记,不时抛出“改造后能耗降了多少”“如何平衡老建筑风貌与新功能”等专业问题,现场俨然成了“行走的绿色建筑课堂”。

科技楼“变身记”:老建筑的绿色逆袭之路

四川建科院科技楼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北侧,为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前身是设计于1985年的普通办公楼。经加层、加高、增加副楼及地下室改造后,建筑面积从0.81万㎡扩展至1.55万㎡

科技楼改造后.jpg

项目采用“融旧纳新,旧由新生”的空间再造策略,赋予旧建筑新的活力;综合运用结构抗震技术提升建筑安全性能,利用经济实用性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资源节约,运用室内物理环境及空气品质提升技术全面提升室内空气品质。大楼通过建科院自研的建筑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实行自动监测、预测、诊断、优化与控制,降低设备运行故障率及运行维护费用,实现建筑物的节能高效运行。

8da9228c35a839a2991a83d66aa893c.png

项目是西南地区首个取得三星级运行标识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科技示范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绿色建筑运行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示范项目;获得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二等奖,华夏好建筑示范项目称号

 

项目改造效果:

一:建筑面积扩建47%。

二:单位面积绝对能耗值为35.6kWh/(m2.a),比国家标准限值低58%,每年节省60万度电。减少碳排放170吨。

三:通过可再生资源利用,光伏年发电量1.1万kWh,年雨水回收499吨,建筑运行年节能量76.5万kWh,总计年节约运行费用62.2万元。


科普基地:解锁绿色科技的“城市课堂”

四川省绿色节能建筑科普基地成立于2021年,是经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认定的成都市级科普平台。基地以“推广绿色技术、服务社会民生”为宗旨,依托四川建科院的技术优势,聚焦绿色建筑、抗震减灾、低碳节能等领域,开展科普教育、技术培训与成果推广。成立至今,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吸引近人次参观,兼顾教育与示范功能,激发民众对绿色建筑理念的理解与践行,为推动城乡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普基地.jpg